給第一次在美國實習的你:亞洲學生在美國實習最容易踩的文化誤區!
在台灣長大的我們,很多時候習慣「不要打擾別人」、「默默做事就好」。但在美國職場,有可能會被解讀成:不積極、不確定你是不是投入的。
第一次進到美國公司實習,你可能會不太敢說話,怕問太多顯得沒準備,怕說太少又像透明人。但其實,主管不怕你「不會」,主管怕你「卡住但不說」。今天這篇,我想分享給第一次實習的你,如何讓你留下好印象,替轉正提前鋪路。
💬 1:1 是你最重要的曝光機會,不只是聊天
美國職場文化中,1:1 是主管了解你、協助你、評估你的主要時間。你不需要講很厲害的成果,但一定要講清楚:你在做什麼、卡在哪裡、需要什麼幫助。這些問題能讓主管感受到:你有在思考,也願意承擔更多。
📝 養成「寫日記」的習慣,是你職場的隱形武器
實習每天都過得很快,但你做的努力、解過的 bug、學會的細節,主管其實不會自動知道。每天花 5 分鐘寫下:今天做了什麼?卡在哪裡,有沒有問誰/怎麼解?學到了什麼、明天要 follow up 什麼?
這份筆記不只幫你回顧,也能變成下次 1:1 回報的「素材庫」,甚至到實習尾聲,你可以用它寫 self-review 或總結報告,讓主管印象超加分。
🧭 主管沒看到你 ≠ 你沒價值,而是你還沒主動亮出來
在美國實習,沉默≠謙虛,沉默=沒存在感。你不需要完美,但你需要有紀律地更新進度,遇到問題主動說明,願意成長,也願意被 feedback 指導。
📌 如果實習進入中後期,也可以這樣自然開口談「未來」,讓主管知道你願意留下,讓機會有機會發生。記得讓主管看見你,而不是等人發現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