沒有實習經驗就找不到實習?教你如何打破這個死循環,拿下第一份美國實習
「我沒實習經驗,公司就不給我機會;可是我就是想找實習啊…」是不是也覺得卡住了?放心,你不是唯一。很多留學生在找第一份實習時,都經歷過這種死循環!
為什麼在美國找實習這麼重要?
在美國職場求職,實習經驗 = 入場門票。很多公司在招 full-time 員工時,其實最優先考慮的是:
✔ 有在美國工作經驗
✔ 了解職場文化
✔ 曾經做過類似專案或流程
而這些條件,大多來自「你在實習中累積的經驗」。你做過的每個 ticket、寫過的每份報告、參與的每場 stand-up,都能成為你履歷上「能落地執行」的證明。
但很多人卡在:沒實習 → 找不到實習 → 沒辦法有經驗
這是最常見的死循環,也最令人焦慮。但你要知道,第一份實習不是等來的,是做出來的。
第一步:做 side project,創造可見的實戰經驗
沒有公司願意讓你實習?你就自己創造機會。不管你是工程、分析、設計,都可以從 side project 開始。
📌 例子:
前端:用 React 做一個 To-Do List App 並部署
資料分析:抓公開資料做一個台灣房價可視化專案
UX:設計一款改善學校課表系統的原型,附上使用者流程
記住:不是作品要多完美,而是你主動做了、有東西能展示。
第二步:寫出能「講故事」的履歷
不是列出技能就好,而是要寫出你如何使用技能解決問題。
📌 範例:
❌ Skills: Python, SQL, Excel
✅ Used SQL and pandas to analyze 10,000+ rows of e-commerce data and generated weekly trend reports that helped identify a 15% drop in conversion rate.
第三步:放大曝光,用 side project + LinkedIn 主動出擊
你可以從:
Startup/教授實驗室/非營利組織的小型實習開始
在 LinkedIn 找系友,私訊請教經驗
整理你的專案,主動 message 小公司:「我有興趣幫忙做這類專案,不知道貴團隊近期是否有相關實習或協作機會?」
不要低估你主動的力量,第一份實習,有時就藏在你發出的訊息後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