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只投 LinkedIn!美國求職實用秘訣&網站公開,看我在哪找到更多機會!
現在美國職場競爭激烈,投履歷的數量會比你想的還要多非常多。尤其是留學生有時間限制,要搶在畢業前拿到 offer,投遞的「廣度」和「策略」比以往更加重要。投得夠多也用對平台,根據職位調整履歷,才是有效的求職方式!今天來推薦幾個我們自己用過的求職平台,幫助你突破 LinkedIn 的限制,拓展找工作的管道!
求職網站推薦
1. Indeed
美國最大型的求職網站之一,適合所有產業,界面清楚、更新速度快,有一些中小企業只會在這裡發職缺,千萬別錯過!
2. Glassdoor
除了職缺,還能看到員工匿名評價、面試經驗分享、薪資區間,是研究公司文化的好地方。適合想了解公司內情的同學,能結合面試回饋,準備更充分!
3. Handshake
針對學生的校園合作平台,許多公司會專門開放給學生投遞實習/新鮮人職缺。適
合在校學生,很多校園合作會在這邊投放職缺。
4. Monster
美國老牌求職網站之一,還有職涯測驗和履歷範例,非常適合剛起步找工作的同學。適合剛畢業或想轉職者,也可以練習撰寫 resume 和 cover letter。
5. Google搜尋“jobs near me”
Google 的職缺整合系統幾乎涵蓋所有平台的資料來源,搜尋”jobs near me“可以根據地點快速推薦附近開放職缺。適合想找當地職缺者,介面也簡單直接,適合快速瀏覽。
履歷投遞tips
1. 善用 AI 工具: 在求職過程中,履歷投遞的量很重要,投遞的速度與範圍很大程度會影響你被看見的機會。這時候,AI 自動投遞工具就非常好用,能幫助你短時間內大量投遞,不再每天花幾小時手動填表。
2. 一個冷門但實用的小技巧:很多公司申請表單中,會有一欄“How did you hear about us?” 他其實默默透露該公司正在使用哪些求職平台收履歷,也就是說,這些平台就是 HR 平常會看的地方。如果你一開始從 LinkedIn 或 Indeed 發現這個職缺,但在表單中看到一個小眾網站,你可以考慮回到那個小眾平台再重新申請一次。這樣的地方競爭人數通常比較少,更有機會讓你的履歷被真正看見!
3. 若一份履歷在 2~3 週內完全沒有收到回應,以下是幾個你可以調整的方向:
檢查履歷呈現是否有清楚對應職缺需求?有沒有突顯具體成果(數據化)?
換角度寫經歷:從「我做了什麼」轉成「我創造了什麼影響」。
微調投遞目標:是否要改變投遞平台?是否投錯職位或應該先主打更適合自己背景的職位?
調整關鍵字匹配度:重新閱讀職缺JD,讓履歷更好對應其中的技能與工具關鍵字。